1789年,在法國大革命的第一年,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提出了一種原始的,復雜的獨立擒縱系統,也稱為自然擒縱系統。這種擒縱機構之間的區別在于它有兩個擒縱輪,每個擒縱輪都可以將雙重能量直接傳遞給天平。那時制表師正在尋找一種促進大規模生產再生產的機制。鮑先生的系統太復雜,調整不方便,所以雖然效率更高,但并不受歡迎。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系統的優勢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2005年,雅典手表對自然擒縱系統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并推出了具有異想天開的手表系列的Dual Ulysse擒縱系統。其主要創新是使用革命性的硅材料和擒縱輪的離子蝕刻技術。結構已經修改。François-Paul Journe為ChronomètreOptimum配備了專利的高性能雙軸擒縱機構(EBPH),這是一種雙軸直線擒縱機構,可自行啟動,無需潤滑。他還將擒縱機構與Remontoird'égalité恒功率單元結合在一起,使得傳遞到天平的能量保持一致,從而有效地確保了手表的等時性。
這種類型的擒縱機構亦不乏其他擁躉。Laurent Ferrier最近推出了一種結合了特殊齒輪和硅隔離器的創新解決方案。2011年,獨立制表師Kari Voutilainen也改進了寶璣自然擒縱系統。Vingt-8有兩個擒縱輪,可以直接通過滾輪推動天平。由“鏢”控制的小杠桿放置在擒縱輪之間,以防止系統在最輕微的振動下失控。應該注意的是,自然擒縱機構易受沖擊和突然運動的影響,這可能導致平衡跳躍并因此威脅樞軸。Kari Voutilainen的創新確保了更高的精度,但仍然很復雜,因此很難實現這種類型調速器的工業規模生產。
【手表資訊】機芯核心——擒縱機構的前世溯源
關鍵的天文鐘擒縱機構不是一個孤立的案例。2005年,寶璣推出了原型天文臺擒縱系統。在接下來的一年里,積家(Jaeger-LeCoultre)發布了具有極好復雜性的美妙三面翻轉手表和IsomètreàEllipse單臂擒縱機構。它的名字有點奇怪,但它實際上是一個改進的天文擒縱機構,在每次完全振蕩期間盡可能簡潔地提供能量。關鍵的棘爪擒縱機構被廣泛認為是最優和最常用的變型。但是就像經典的自然擒縱機構一樣,天文擒縱系統并不擅長處理沖擊和突然移動。因此,盡管這種機制在準確性方面受到高度重視,但很難獲得大多數制表師的青睞。積家(Jaeger-LeCoultre)用IsomètreàElipse單臂擒縱機構解決了這個問題。與傳統的天文鐘擒縱機構相比,Jaeger-LeCoultre積極的創新計劃去商店,唯一的遺憾是超復雜的三面翻轉手表的輸出只有30件。IsomètreàElipse單臂擒縱機構由四部分組成:擒縱輪,滾輪,托盤叉和旋轉鑷子。為了確保擒縱機構在所有位置都能完美地工作并承受沖擊,擒縱輪和托盤支架由單晶硅制成。由于其幾何特性,IsomètreàElipse單臂擒縱機構還具有無潤滑的優點。有傳言稱勞力士于2008年在美國申請了專利(US 2008/0279052A1),用于創新的擒縱系統。但目前,這只是猜測。
修表之家具有悠久的手表維修歷史,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設立有手表維修點,每一個手表維修服務點均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與科學的維修工具,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與熱忱溫暖的態度,皆在于為您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務。如您有關于手表維修的問題,可撥打電話或咨詢相關欄目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