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是瑞士鐘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表調速裝置。法文名“Tourbillon”,故又音譯為“特比龍”,有“旋渦”之意。陀飛輪表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表。陀飛輪可以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并且能夠轉動,以一定的速度不斷地旋轉,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表中“擒縱系統”的影響減至最低限度,提高走時精度。
雅典售后:陀飛輪表獨特的運行方式,已經把鐘表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因此被譽為“表中之王”。普通的機械表,由于擒縱系統中的游絲會受到松緊度、金屬疲勞的影響,擺輪擺動的規律也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所以誤差較大。陀飛輪擒縱調速裝置在克服上述一系列影響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當年的懷表時代,這種旋轉擒縱機構對于鐘表的走時精準性有很大的提升。雖然如今的手表要面臨更多的位置變化,陀飛輪調校精準性的能力有所減弱,不過,陀飛輪作為頂級制表工藝,仍然被大多數喜愛機械制表的表迷所追捧。
雅典售后:陀飛輪的創意在于,將鐘表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刬律性地做360度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地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差。目前,大多數陀飛輪是1分鐘轉一圈,這是業內公認的理想旋轉速度。
陀飛輪腕表有多個不同的分類標準,按照陀飛輪裝置的特點,可以分為以下四種:第一種為浮動陀飛輪腕表,又稱飛行陀飛輪,為了增強陀飛輪的整體美感,陀飛輪的框架懸浮于表盤之上。代表性作品為格拉蘇蒂的飛行陀飛輪腕表。
雅典售后:第二種為球形陀飛輪腕表。顧名思義,球形陀飛輪的外形類似球體,球形陀飛輪不僅在視覺上更加立體,在保證走時精準上也大有作為。代表性作品為積家的大師系列球形陀飛輪腕表。
第三種為復雜陀飛輪腕表。陀飛輪家族中還存在一些另類設計,風格夸張大膽,將陀飛輪的數量增至兩個甚至多個,這種復雜陀飛輪腕表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代表性作品為高珀富斯的四體陀飛輪腕表。
雅典售后:第四種為隱藏式陀飛輪腕表。采用了將陀飛輪隱藏在表盤之下,輕易不讓人看見的設計。它更顯低調,并且避免了紫外線照射對潤滑油的傷害,真正提升了腕表的走時精度。代表性作品為寶珀的萬年歷陀飛輪腕表對于收藏者或者腕表愛好者而言,陀飛輪的價值是因其復雜性、精密性、嚴謹性及可收藏性決定的。比如一只表徑為40毫米的男士腕表,它的陀飛輪裝置的直徑一般在15~20毫米左右,由超過70個精細零件組成(復雜的陀飛輪腕表零部件甚至超過了1000個),并且大部分為手工制作。同時,制表工藝對這些零件的精細度及重量有著極高要求,陀飛輪零件的重量不超過0.3克相當于一片天鵝羽毛的重量或兩片鸚鵡羽毛的重量。
雅典售后:如今,除了極個別品牌和獨立制表師,少有高級腕表品牌聲明放棄制作陀飛輪腕表。因為陀飛輪腕表至今還保持著它的吸引力。其中值得重點關注的有:陀飛輪之父寶璣的陀飛輪腕表、積家的球形陀飛輪腕表真力時的哥倫布系列陀飛輪腕表、雅典的三問陀飛輪腕表、芝柏的三金橋陀飛輪腕表、高柏富斯的四體陀飛輪腕表、法蘭克·穆勒的鏤空陀飛輪腕表和江詩丹頓的馬耳他陀飛輪腕表等。除此之外,一些獨立制表師的陀飛輪作品也很有特點,比如格拉蘇蒂、亨利慕時、羅杰杜彼等,也有很強的收藏價值。